书阅屋 > 慕容家的二小姐 > 第29章 斗茶(下)

第29章 斗茶(下)


茶具和茶叶已经准备妥当了,这场斗茶不单单是南宫默等人在期待着,连府里的婢女小厮们都好奇,躲在别处观看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带着两名婢女站在一侧,秦知礼落了座,坐在一旁的史玉珍,桌子对面坐的是郭天长,她们三人,由郭天长负责引水,史玉珍负责煮茶,再由秦知礼最后品茶写出茶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一边,郭羡玉负责引水,谢柔君负责煮茶,则由慕容思云最后品茶并写出茶名。引水的坐在她们两的对面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命婢女取来了两条缎面的黑布,由两名婢女各自给秦知礼和慕容思云蒙上。斗茶就正式开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走到茶罐前,一只竹筒圆形的茶罐,交由郭羡玉与郭天长过目,二人皆取了少量茶叶放入煮茶碗中,茶姑姑一声令:“煮茶”

        史玉珍看了看茶盏中的茶叶,褐色的茶饼,她大致猜测到了这是什么茶叶,她指了下铜炉,郭天长懂了她的意,取了两瓢水注入铜壶,铜壶此时烧的正旺,不一会,水已沸。

        史玉珍舀出一碗沸水,以待之后之用。只见她继续翻搅着水。一会见水再次沸腾后,放入了碾好的茶叶,继续翻搅后,又随即倒入刚刚舀出的沸水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再次煮沸后,她舀出汤到几个茶盏中,分成了五碗,婢女端了一碗给秦知礼,茶姑姑,玉笛少爷和南宫默各一碗以示公正。

        郭羡玉同样取了三瓢清泉水倒入铜壶,只是在茶叶入铜壶之前,谢柔君拿起茶饼,在铜壶的上方先简单的烤了烤,待茶饼出了点香,她才开始碾茶叶。她将茶叶碾成茶沫待用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一会,铜壶中的水沸了,舀出一瓢倒入三只茶盏中,待铜壶中的水沸到出现了有如鱼眼珠般的水族,微微有声,才加入了茶末,让茶水交融,不一会,茶水再次沸腾,连连成珠的沫饽出现了,沫为细小茶花,饽为大花,这煮茶的功夫当真是让人惊叹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等人在一旁看到谢柔君的煮茶之法,皆暗自惊叹,若不是今日这斗茶,自己还很难看到如此茶之精华。但是今日比的不是煮茶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婢女将谢柔君煮好的三碗茶盏分别端给了茶姑姑,慕容思云,以及南宫默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知礼虽蒙着眼睛,她端起了茶盏,先是闻了闻,再之小口了尝了尝,很快便猜出了这杯茶名,她随后小声的对旁边的郭天长说了几句,郭天长拿了笔墨在宣纸上写下了茶名。

        慕容思云这边亦是端起了茶盏闻了闻,品了两口,附身跟郭羡玉说了一句,郭羡玉在宣纸上写下了茶名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拿起了婢女送来的茶名,宣读了起来:“两边的答案皆已送到,老身这就宣读。”说完朝着两边的主子们各行了礼,打开了两张宣纸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张宣纸上写的茶名一摸一样‘普洱’。看来两边的答案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两组的答案亦是相同的,老身这就给各位取下茶名。”茶姑姑走到放置茶叶的圆形竹罐前,从罐子的底部取下了一张宣纸,宣纸上亦是写了‘普洱’二字。

        门外的小厮和婢女们皆有掌声,亦是相互细语。

        玉笛少爷对茶甚是不懂,开口问道:“茶姑姑,为何我看到二位姑娘煮茶之时皆倒了第一杯沸水,是以何解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慢慢说道:“《茶经》有曰,泡茶烧水有三沸,其沸,如鱼目,微有声,为一沸。缘边如涌泉连珠,为二沸。腾波鼓浪,为三沸。以上水老不可食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原来如此”玉笛少爷似乎见长了这茶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杯茶,两边都得以猜对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继续开口到:“点茶”。她这次则是走到一个白底釉花的瓷瓶面前。拿出了罐里一块极小的茶饼,茶饼上有花纹,茶颜色带绿色,跟以往看到的茶斗殴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天长和郭羡玉姐弟,看了这块小小的茶饼极久,都没有看出这是什么茶,史玉珍亦是没有见过这等茶,这让她心里有些嘀咕,不知道蒙上眼睛都秦知礼能不能知道。点茶她是学过,只能放手一试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心中此时有些慌张,原来母亲总教导自己要多跟家里的嬷嬷学习规矩和煮茶之道。自己总是不以为然,今日见了这样的场面才知,煮茶都只是基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贵胄家里,谁人没有个身技的。连个伺候的婢女都是常人比不了的。还好自己平日里有跟嬷嬷学习讨教,要是旁人,估计都是坐不住了。她心里又是紧张,又是暗自窃喜。

        谢柔君看着眼前都小茶饼,心中也是猜测的很,她是没有见过这种茶,不过她听闺中密友说起了这种茶。她心中不太确定是不是,只能从茶饼上的花纹判断这个茶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这茶一现,两边的人都眉头紧皱了。但还是一样,两边各自取了山泉水来,这次茶姑姑说的是点茶,点茶不同于煮茶,点茶考验的是打茶的技术。

        史玉珍这边很快,把茶团碾成了沫,又接着碾成了粉状,她加入了煮沸的泉水少许,调成了糊状,看上去非常的粘稠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慢慢的搅动着茶筅,又示意郭天长注了少量的水,许是她有些紧张了,茶筅搅动的动作有些过快了,茶水晃动不平,她心想果然点茶考验的是人的心境。不急不慢方才能点出好茶。

        谢柔君这边,先是把煮沸了的水过了一遍茶盏,而后把碾成粉状的茶沫放入了茶盏中,注入了沸水,调成了青状,不一会茶香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郭羡玉在她的示意下,二次轻而缓慢的注入了沸水,谢柔君时快速搅动茶筅后急停,第三次注水,谢柔君则轻盈的搅动这茶筅,此时的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。

        第四次注水量非常少,茶筅的击拂更是舒缓了很多。第五次注水后依旧轻缓搅动。第六次注水后,茶盏中的沫饽勃然而生。接着郭羡玉最后一次注水,汤花皆出来了茶沫凝固在表面,非常的美。

        两边点茶差不多就好了,谢柔君点茶手法极佳,不急不躁,汤花便出来了,那边的史玉珍很明显有些紧张了,虽也出了汤花,但是洋洋洒洒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在两边来回走动着,对于她而言,她更看中的是点茶的技术。她对谢柔君甚是满意,心想果真是大家的女子,颇有大家的风范。

        两边的婢女给茶嬷嬷,和玉笛少爷,以及南宫默和蒙上眼睛的秦知礼和慕容思云递上了茶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知礼闻了闻茶盏,茶盏温热,但是没有明显的茶之清香,她又品了一口,入口有股清香,但是蒙着眼睛,看到茶色,还是猜不出什么茶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接着又尝了一口,茶入口清甜,有些许清香,不同于刚刚那款茶之浓,这茶的味道和香味皆为上品,她似乎在哪里喝过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慕容思云这边也端起了茶盏,她没有闻香,因为刚刚谢柔君点茶的时候,她就已经闻到香,此茶非常的特别,她心中大概是知道什么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品了一口,感觉清甜,香浓,甚是沁人心脾。她又喝了一口,心中此时已经有答案了。她附在谢柔君的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,谢柔君在宣纸上写下了茶名递给茶姑姑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知礼总觉得这味道熟悉的很,她又尝了几口,此香此味不同寻常啊。寻常?寻常?

        她终于想起来了,她想起来是爹爹的书房,饮过一杯这茶,当时爹爹还说过这茶不同于寻常的茶,茶饼花纹甚是奇特。是宫里御赐来的。旁人是难以喝到这等上好茶叶。

        她附身问着旁边的史玉珍:“此茶是不是有花纹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有的,秦姐姐可知是何物?”史玉珍小声不解的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龙凤花纹状?”秦知礼又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正是龙凤花纹样式。”史玉珍对秦知礼有些敬佩了几分,她蒙着眼睛,竟能猜出这茶饼的花纹,想来是知道猜出这茶名。果然,秦知礼在她耳后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史玉珍这边也写下了茶名,郭天长把宣纸交给了茶姑姑。茶姑姑走到了白瓷茶罐面前,从瓷罐底下轻轻的取出了一张宣纸,三张宣纸皆打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答案终于揭开了‘龙团’。

        巧了,三张答案亦是相同,从目前来看,两边的实力相当。秦知礼那边虽然是废了些时间才猜出这茶名,但是能猜出来,已属不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玉笛少爷也是对这二位猜茶钦佩不已,别说蒙上眼睛猜出了茶名,就是她们睁开眼睛,都猜不到这茶名,这茶亦是没有见过,看来这两位都不是寻常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南宫默此时心里也是有些疑问,他是认识此茶的。亦是饮过,但是他好奇的慕容思云怎会懂这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茶姑姑,这龙团亦是只听闻过,没有见过。”郭羡玉说道。她也是听过宫里的好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,此茶名为龙团,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,龙纹称为龙团,凤纹称为风团,合称龙团凤饼是进贡之物,产物极少。”茶姑姑解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姑姑又说道:“此茶一年只出十斤,专拟上贡,十饼为一斤,(十六两制),即一饼只有一两六钱分作八份,每份仅有二钱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此名贵啊,怪不得没有见过”史玉珍惊叹到,这安国公府果然是富可敌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听爹爹说,这茶是由陛下赏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各一份,两府每人一饼。此茶甚是名贵。”秦知礼说道,她心想,旁人得到这样一饼已是宝贝的紧,非贵客不得泡上一杯,这安国公府,这茶竟是如寻常之物一般。果然不是普通人家能比。


  https://www.sywwx.com/91415_91415721/38196644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ywwx.com。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ywwx.com